Union Square Ventures:一张图,纵览 AI 技术未来可能的 4 种走向
作者:Grace Carney, Matt Mandel, Rebecca Kaden & Nick Grossman
编译:深潮 TechFlow
在这个充满机遇与不确定性的时代,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打开了无数可能性的大门,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深刻而尚未解答的问题。我们是否会继续沿着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曲线前进,甚至实现自我改进的飞跃?还是会因为技术瓶颈的出现而放慢脚步?技术发展的极限究竟是近在眼前,还是依然遥不可及?未来的世界,是由少数巨头主导的封闭生态,还是一个多方竞争、合作共生的开放生态?
未来的方向以及最大的机会,可能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:技术进步的速度和前沿模型的开放程度。
-
技术进步的速度:反映人工智能模型能力发展的快慢。如果发展迅速,我们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达到“智能爆发”的临界点;而如果发展放缓,可能会因遇到技术瓶颈而推迟十年甚至更久。
-
开放程度:衡量人工智能模型掌控的权力范围及其从中提取的经济价值。在开放的情况下,开放模型的性能接近封闭模型,或者有许多质量相近的封闭模型在激烈竞争,这意味着模型无法垄断经济收益。而在封闭的情况下,少数巨头凭借封闭模型遥遥领先,并掌握大部分的价值创造。
虽然每种情景下都会有新的发展机会,但我们认为,最终落入的象限将决定哪些项目、策略和商业模式最有优势。
大型基础模型:左下象限在技术栈中,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的价值分配一直存在张力。2016 年,USV 分析师 Joel Monegro 在其博客文章《胖协议》中指出:“传统互联网技术栈的价值分布呈现‘瘦协议’和‘胖应用’的特点。市场发展表明,投资应用程序的回报率较高,而直接投资协议技术通常回报较低。”然而,在区块链技术栈中,这种关系发生了逆转,大部分价值集中在协议层。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新的主导平台,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一关系——究竟是模型本身占据主要价值,还是基于模型构建的应用更具价值?
在左下象限中,技术进步持续加速,最终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,模型几乎掌握了所有的价值。模型的能力越强,我们对基于它们构建的应用或其他模型的需求就越少。
在这种情景下,主导者将是少数几个巨大的基础模型及其所需的基础设施。为了维持这些模型的扩展,我们需要消耗巨量能源(包括更高效的新型能源)。围绕硬件、软件和能源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要的价值创造领域。例如,USV 投资组合中的 Radiant、Blixt、Lydian 和 Glow 等公司正致力于能源生成和管理的创新。此外,还有机会支持那些采用不同技术路径的模型架构,例如去中心化训练,这些路径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赢家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- 区块链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