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新闻

香港将退出「Web3 之都」战场?

撰文:合规研究员

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清退政策在 5 月 31 日正式落地,此后非合规交易所将停止展业。限期临近,包括 OKX、Kucoin 等近一半的 VATP 申请者已经退场,引发了市场讨论。其中,不乏部分 FUD 香港的声音:「香港已是金融中心遗址」、「香港 Web3 刚开始就结束了」,但真的是这样吗?监管究竟应以什么姿态来迎接 Web3?

结论放在最前面,香港作为东方 Web3 桥头堡,之于西方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

Web3 下一个十年,全面合规

如果拿 2022 年和现在对比,香港的态度似乎确实从「拥抱」变为了「相对谨慎」。但从历史维度来说,香港现在处于什么阶段?我们可以从全局的视角,先对全世界几大主要的 Web3 金融市场进行横向对比。

最早是日本,是 Web3 监管领域妥妥的先行者。在 2014 年发生了著名的 Mt.Gox 比特币交易所倒闭事件后,日本就已逐步启动监管,并于 2017 年引入了数字货币交易所牌照制度,由日本金融厅审批。10 年过去了,日本共有 23 家数字货币交易所获得批准并展业,其中包括币安,但其他大多是本土企业。

在日本运营一家交易所和在香港有一定相似性。例如,需要遵守有关资产分离和冷钱包的规定,进行定期审计等。但也是得益于相对严苛的规定,让日本的交易所在 FTX 暴雷时,得以不受牵连——因为相当部分用户的钱都被放在了冷钱包里。除此外,日本的 ICO 、IEO 、STO、CBDC 等多个监管框架都已推进至相对完善的阶段。

新加坡和美国则是在三箭以及 FTX 交易所暴雷之后,于 2022 年启动了强监管。

美国虽然是没有正经「合规」交易所的,但上市公司 Coinbase 比其他交易所更合规,其也于今年来获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,打得一手「奉旨展业」的生意。而币安、Kucoin 等其他离岸交易所在 22 年 FTX 事件之后,逐渐受到美国监管挑战。

可以看到的共性是,监管正在逐步深入垂直领域,成为一个「精细活」。

期间,日本、新加坡其实也传出过「太过严格」、「唱衰」的声音,但随着监管条例不断完善,这两地 Web3 生态都在越来越活跃。

一度「重拳出击」的美国监管则一改强压态势。近期,美国也最新发布了 FIT21 (21 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)监管框架,其中提出了如何定义数字资产(包括 Defi 和 NFT),以及划分商品和证券的边界,这也可能成为后续对 Crypto 影响最深远的法案之一。

紧跟在美国之后,东南亚地区、迪拜、印度、伊朗等地都在几年内计划推出 Web3 的监管政策。甚至是此前并未在加密货币行业活跃的欧洲、尼日利亚等原本没有明确监管态度的国家,也纷纷加入到了本轮清理整顿中。

- 区块链123
免责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

相关推荐